主页 > 医院新闻 > 新技术 >
点击在线资讯

癌症治疗新技术可降低副作用

时间:2015-04-18 来源:成都现代医院点击:

    癌症治疗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一:提高癌症的治疗效果,二降低药物的治疗副作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近日,中国科学院硅酸盐研究所的科学人员,对介孔与低维纳米材料进行的系统的研究,研究发现,细胞核靶向介孔二氧化硅(MSNs)纳米药物输运体系对肿瘤的治疗有重要突破,癌症治疗降低副作用有望实现。

    研究发现:癌症治疗新技术可降低毒副作用

    传统纳米载药体系无法区分核孔复合体并有效穿越核孔这一缺陷,设计构建了具有细胞核靶向功能的超小介孔二氧化硅(25 nm)纳米载药体系。该工作详细研究了无机纳米载药体系的细胞核靶向药物输运关键因素(粒径、核靶向配体、作用时间等),为临床实现高效低毒的化疗效果提供了新的给药方式。

    可是,肿瘤在经历了最初有效化疗后,仍难免复发,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了多药耐药性(MDR)。核靶向的给药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细胞核内的药物浓度,避免P-糖蛋白的外排作用,提高药效,有望成为克服MDR的全新给药策略。

    专家还发现核靶向的MSNs载药体系与耐药细胞作用一定时间后,同样可以穿越耐药细胞核膜,进入细胞核中,实现药物在细胞核的高效富集,同时避开P-糖蛋白的外泵作用,显著提高了细胞毒性,其24 小时半数致死浓度相对于游离药物降低了近3.5倍,为克服肿瘤MDR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活体水平上,一般的裸药或靶向细胞膜的药物输运系统只能延缓肿瘤的生长,而非常难实现实体瘤的消除。在细胞层面的核靶向工作基础上,为了实现活体水平的细胞核靶向给药,该研究小组进一步对核靶向MSNs载药体系进行肿瘤血管和肿瘤细胞膜靶向配体修饰,设计合成了具有肿瘤血管—细胞膜—细胞核连续靶向功能的新型药物输运体系,实施全程靶向策略,在活体水平显著提高了抗癌效果。

    为了拓展核靶向策略在其他肿瘤治疗模式中的应用,该研究团队开展了细胞核靶向光动力治疗(PDT)的研究。针对传统PDT面临的光敏剂水溶性差、寿命短等问题,采用核靶向的MSNs负载光敏剂,将其精确输送至细胞核内。光照条件下,光敏剂在细胞核中原位产生单态氧,直接氧化损伤细胞核内DNA,克服了传统PDT治疗中单态氧寿命短以及扩散距离有限的弱点,达到了更为理想的光动力治疗效果。

    据了解,该课题组目前正在系统评价核靶向MSNs的细胞生物学效应和生物安全性,以期进一步推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